POSITION OPENINGS

【工作地址】
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号

【博士后岗位待遇】
1. 薪酬:首聘期三年,根据申请人条件不同,工资经费每年分25万,45万,60万不等。具体如下:
(1)2022年起实施的江苏省卓越博士后:每年900个名额,两年给予30万工资资助,除省统一综合遴选资助外,还可以通过名校(全球排名前100)优选和/或东南大学举荐制,复核后直接纳入拟资助名单。出站后为省“333高层次人才”对象。
(2)学校至善博士后(每年100个名额,每年三次申请机会),聘期内执行协议年薪35万元(含租房补贴3万元,入住博士后公寓则不享受租房补贴),1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3)学校普通博士后聘期内年薪为20万元,5万元科研启动经费,在站期间可以重复多次申请至善博士后。
2. 职业发展通道:至善博士后从事研究工作满三年,经考核进入第二聘期后,可参加学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申报,取得副高职称,经学校入职审核通过,可获得进入学校专任教师队伍资格。
3. 享受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享受教职工公费医疗保险;可租住精装修博士后公寓;享受教职工子女入托和幼儿园等。

【招聘要求】
电子信息,微电子,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化学,材料,物理或相关专业;
普通博士后岗位申请者要求发表过2区以上SCI论文2篇以上,具备相对独立科研能力以及较强的团队意识,成果突出者可推荐申请至善博士后。

【导师简介】
吴俊,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计划A 层次(首批),教育部信息显示与可视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从事皮肤仿生触觉传感器驱动的人机智能界面相关研究。主持完成/在研科技部重点专项/863课题3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完成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在研多项成果转化类项目。以第二完成人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1项、省赛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获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设计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得IEEE Student Design Competition Winner (亚太地区) 1项。在Research、Nano Energy、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等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SCI论文49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共35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35 件,受理公开国家发明专利 78 件,转让1项。担任南京(长三角)平板显示行业协会副会长,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信息与电子专业实验中心”副主任,江苏省真空学会纳米技术专委会副主任,获“省科协首席专家”荣誉称号。受邀担任ICEDA (2021、2022)、ICCED (2022)国际会议联合主席,受邀担任SCI期刊《Electronics》、《Sensors》特刊编辑。

石琼锋,2022年加入东南大学,任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毕业后继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2018-2022)。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柔性电子、能量采集、人机交互、微机电系统(MEMS)和智能系统,着力于器件物理机理研究、结构设计、性能优化和创新应用拓展。作为项目核心成员参与了国内外多个重大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 Nat. Commun., Sci. Adv.,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InfoMat, ACS Nano, Nano Energy, Adv. Sci. 等发表SCI论文70余篇(包括3篇期刊封面和11篇ESI高被引论文),其中作为论文第一作者、共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30余篇;并申请和公开了多项PCT、中国和美国专利。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上,做邀请/口头报告十余次,获得一次最佳会议论文奖和一次最佳海报入围奖。所发表的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论文总被引用次数5000余次,H-Index为41。

【研究方向】
依靠柔性电子皮肤、新型显示技术及电子智能织物工艺,构建应变,温度,触觉等多模态信息感知平台,依靠智能算法解构多模态信息, 在人机融合系统框架下对当前科技前沿方向进行应用探索与革新。主要在人体大数据医疗与云端监测系统,物联网驱动人机控制交互系统,非结构环境下机器人多模态感知与情景理解以及人机双向交互假肢系统上开展一系列研究与专利布局。包括:

1. AI赋能的多模态智能人机自然交互:
(1)多模态人体姿态识别;
(2)智能机器端的类人触觉;
(3)具备防水、抗损伤等能力的传感材料、器件及系统。
2. 柔性自供能器件和系统:
(1)能量收集(压电、摩擦电等)和存储器件;
(2)触觉、运动感知和反馈;
(3)可降解器件和可植入式通信系统;
(4)人工智能使能的智能电子和系统。
3. 柔性混合实现的智能隐形眼镜:
(1)眼部多维生理信息追踪;
(2)自适应药物缓释;
4. 智能纤维及织物传感技术:
(1)纤维态应变、温度、心电、肌电传感器件;
(2)基于智能纤维的全集成织物方案。

【应聘方式】
应聘者请准备个人详细简历、学术代表作全文、今后工作计划等材料以邮件的形式发送至wujunseu@seu.edu.cn或者qiongfeng@seu.edu.cn。

     超级单页 - 简单好用的页面制作工具      举报    湘ICP备19013087号-2